□ 吳杰
2019年和2022年,資陽市作家協會分別推出了《蜀人原鄉作家群書系——資陽市文學作品集(2017-2018)》和《蜀人原鄉作家群書系——資陽市文學作品集(2019-2021)》(以下統稱《作品集》),將資陽市作家協會會員五年來發表或收入公開刊物、獲獎的文章收集成集并公開出版。雖然該《作品集》沒有囊括資陽所有公開發表、獲獎的作家作品,但窺一斑而見全豹,也代表了資陽作家作品的整體水平。
但是,從《作品集》不難看出,資陽寫文學評論的人很少,收入《作品集》評論集的作者僅有8人。言外之意,2017-2021年五年時間里,只有8人公開發表了文學評論文章。這在整個四川文學評論圈子是很少見的。當然,在這8位作者之外,還有部分人也在創作文學評論,如:劉仲曾出版文論集《大潮下的人文關懷》,梁朝軍等人也曾在《資陽廣播電視報》等刊物發表文學評論。為什么資陽從事文學評論的人這么少呢?我以為有以下四個原因:
一是缺乏嚴肅批評的氛圍。近年來,資陽舉辦了“詩意城東·名家看雁江”詩歌研討會、郭毅詩歌欣賞會、姚俊霞散文集《枕湖而歌》作品研討會、《董鈞外傳》發布會、《一湖丘壑》書評會、從《創業史》到《一湖丘壑》鄉村書寫讀書會等系列活動,意在推薦作家作品,展示資陽文學成就、探討文學發展方向?;顒又?,大家邊喝茶邊圍繞作家作品談感想、說心得,作者也介紹自己的創作意圖和寫作歷程。但是,在這些活動中,大家基本上都是一個腔調:大肆贊揚作家的人格魅力,一味追捧作品的水平,很少有人會指出作家作品的缺點和不足。這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圍,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作家作品水平的提高,反而讓有些作家飄飄然了。有的作家因公務原因在國內大刊發表了文章就覺得自己創作水平很高了,有的作家沒有獲獎憤而退出作家協會,有的作家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坐井觀天、自以為是,有的作家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建議、一意孤行……在這種氛圍下,評論家們哪敢說真話,作家們的水平又如何能提高呢?
二是文學評論不愿意寫。相較其他文學體裁,愿意寫文學評論的人很少,主要是從事文學評論的人條件要求高: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敏銳獨特的眼光、開闊的視野和較強的寫作能力,日常需要閱讀大量的書籍。這才有可能對作家作品進行深入地分析,從而推薦、引導。另外,寫文學評論特別是對本土作家作品的批評容易得罪人。大家都是資陽人,都在文學圈摸爬滾打,抬頭不見低頭見,批評過重了容易惹人煩,批評輕了又好像降低了自己的水平,甚至被人懷疑是去混吃混喝的。于是乎,受人之邀寫評論只能多說優點少說缺點,實在不行就進行文本分析;參加研討會隨大流,別人說好就好,只需喝著茶、嗑著瓜子、吃著水果、聽著別人發言、等著開飯。特別是面對一些喜愛文學的老同志,閑暇之余賦詩作詞、寫小說散文,甚至自費出書,若其要開作品研討會,大家也只能唱唱贊歌,以示安慰。這種創作的龍馬精神都需要吾輩學習,哪里還敢說他的不足。德國“文學教皇”、大批評家馬塞爾—萊?!ぬm尼斯基說:“能夠毀掉作家的人,才能做批評家?!边@話雖然尖銳了些,但也說出了做批評家的不易。
三是文學評論不好寫。作為一種文學體裁,文學評論同散文一樣,點評式的評論誰都可以寫,但要寫得好相當不容易。學院派批評,理論性強,有固定模式和要求,讀起來有些枯燥無味,稍一走神可能不知所云。這種考功夫的文學評論,目前資陽沒幾個人會寫,主要是理論水平不夠。媒介批評在資陽文學方面發揮作用不夠,很少有媒體人對資陽作家作品進行評論。最多當某位作家有新書出版或舉辦研討會時,受邀的媒體會進行簡短的報道,算是媒體的一種反應。至于作家批評,這種對作家同行的批評,文筆活潑靈動,可讀性強,但無論在量上還是質上都顯不足。目前,資陽的批評大多屬于作家批評范疇。以《作品集》為例,量上,五年時間在公開刊物只發表了18篇文學評論,平均每年不足4篇;質上,大都屬于讀后感,蜻蜓點水,離真正意義上的作家批評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四是文學評論不易發表。在體制內,文學評論還有一重身份:文學論文。一旦發表,可以作為評職稱的重要條件。特別是在教師系列和文學創作系列,文學評論發表意義重大。因此,很多刊物發表文學評論要收取所謂的版面費,少則幾百上千,多則幾千上萬,少有付稿費的?!蹲髌芳肥珍浀呐u文章,應該均沒有付費。收入書中的書序不可能付費,《寫作》《文學自由談》《四川詩歌》等國家級、省級公開刊物均有多少不一的稿費,《資陽日報》副刊《萇弘廣場》也要支付一定的稿費。但是,正因為要支付稿費,文學評論要發表就更不容易了。即使在資陽的本土內刊上要發表一篇文學評論也很困難,主要是因為刊物少、出版時間長、質量高的評論文章少。目前,原《資陽廣播電視報》《資陽文藝》《樂至文藝》等已???,資陽的公開刊物僅存黨報《資陽日報》,內刊有資陽市作家協會《資陽人·城市文化讀本》(季刊)、雁江區作家協會《品讀雁江》(不定期出刊,2022年只出了1期)和安岳縣作家協會《普州文學》(每年只出2期)。這些刊物大多發表詩歌、小說、散文和報告文學,文學評論文章刊登很少。在這種情況下,從事文學評論的人就更少了。
《論衡》說:“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甚者觀蛟龍?!碑斍百Y陽從事文學評論的人較少,主要是自身的理論水平不夠、同作家交朋友不夠,特別是看問題、下深水的力度不夠。但隨著資陽打造文藝事業發展新天地的強力推進,資陽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的成立,協會之間溝通交流的進一步加強,資陽從事文學評論的人一定會多起來,也必定會為資陽加快建設成都都市圈現代化產業新城和成渝地區中部崛起示范區貢獻文藝力量。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轉載要求:轉載之圖片、文件,鏈接請不要盜鏈到本站,亦不能抹去我站點水印。
下載‘今日資陽’APP 了解更多新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