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臨空經濟區臨江鎮紅碑村,一片片田地成方成塊、開闊平整,一條條寬敞便利的機耕道縱橫交錯,成片種植的茄子、辣椒、西紅柿等蔬菜長勢喜人、碩果累累,一個產業興旺、生態宜居、人文和諧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正躍然而出。
一田一策“喚醒”耕地活力
“土改”讓撂荒地變增收田
眼下,紅碑村的蔬果逐漸成熟,喜迎豐收。走進紅碑村14組,只見一排排西紅柿秧苗整齊排列,藤蔓上掛滿了沉甸甸的西紅柿,個個圓潤飽滿,甚是喜人。紅碑村副主任李成勝和村民正忙著采摘成熟的西紅柿,一個個西紅柿接連入桶,掰開一個,沙、糯、甜,飽滿多汁、酸甜可口。
村民采摘果蔬。
“都是我們自己種的,安逸得很!”“口感好,有點回甜又不酸,是自然成熟的味道,比那種催熟的好多了?!闭f起地里的西紅柿,村民們贊不絕口。
李成勝告訴記者,紅碑村種植的蔬果綠色無污染,每天清晨采摘的西紅柿、辣椒、茄子等蔬菜,在當地就銷售一空,根本不愁銷路。
蔬菜種出的“好豐景”離不開紅碑村的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紅碑村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針對不同地類,推行“一田一策”,通過撂荒地整治恢復土地50畝,分別整治殘次水果林地45.3畝、河灘荒地40畝,目前全村有效耕地由1050畝增至1135.3畝,讓“沉睡”的土地資源“活”起來。
此外,紅碑村還參照高標準農田“能排能灌、旱澇保收、穩產高效、生態友好”的建設標準,完成旱田田型調整400余畝、提灌站建設1座、排水渠建設750米,地力提升(增施有機肥)212畝,有力地提升了耕地質量。
村民在農田里忙碌。
耕地數量有了、質量高了,如何更好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紅碑村積極推廣糧經套種及輪作模式,試點水稻、油菜輪種85畝,推行大豆、玉米復合帶狀種植156畝,建設稻漁種養循環農業基地40畝,種植辣椒、番茄、黃瓜等經濟作物443畝,引導群眾自行規范種植蔬菜、糧油作物411.3畝。同時,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的主體作用,積極探索“集體經濟+職業經理人+社會資本+農戶”的共營機制。激活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要素,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農民增收。
一院一景“扮靚”美麗庭院
“內外兼修”建設和美鄉村
菜地旁,幾棟農舍小樓,高矮有致,參差錯落,改造的村居民院風格突出資陽特色和鄉村特點,采用自然、生態、柔性的方式提升村容村貌,簡潔的外觀,白墻木梁斜頂,努力保留鄉土本真味道。
“我們這里是資陽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核心示范區項目的核心區,主要是想通過深度融入農、旅、文元素,打造一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典范?!迸R空經濟區臨江鎮副鎮長,紅碑村第一書記羅志軍介紹說,紅碑村結合資陽傳統民居特點和宜居宜業需要,按照“一院一景、一戶一策、一戶一特”思路打造美麗庭院。目前68戶美麗庭院建設中,已完成30戶庭院建設,27戶需改建重建房屋正加快推進前期工作;其余正加快實施。
紅碑村鄉村風光。
據了解,資陽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核心示范區項目規劃總面積15000畝,核心區紅碑村2050畝,預計總投資5070萬元,充分利用山、河、橋、屋、林、田、糧、民八大核心要素,圍繞“藝+園”“藝+村”“藝+居”的“三帶四區四園”空間格局,實施5大類、12個大項、50個具體項目,將其打造成為四川音樂學院臨空經濟區校區美術學院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校外勞動教育實習基地、藝術鄉宿和寫生創作研學基地以及資陽臨空經濟區未來創意藝術村、資陽鄉村工匠精神培育示范村。
此外,為加快推進周邊環境提升,紅碑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田埂等非耕地種植桃樹、李子樹等果樹,打造“桃花紅、李花白、菜花黃、魚兒美”的自然景觀。同時,采用綠植護坡、花草護田埂等綠色生態方式防護復綠,打造四季有花香、處處有景觀、路路綠意濃的生態宜居鄉村。
一山一水“點亮”如畫美景
“文旅融合”加快業態培養
紅碑村充分發揮美院、雁溪湖等名片資源優勢,有機融入文旅元素,大力發展民宿旅游、農耕體驗、美術寫生等特色產業,打造藝術鄉村旅游“打卡點”,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當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遇上油畫風,當美景遇上新畫卷,所想皆可入畫,所見皆可入筆。在光影之間,在明暗之中,紅碑村宜居宜業、和美自然的景色躍然于紙筆之上。
紅碑村鄉村風光。
“我今天來這兒摘了些番茄,嘗了感覺味道很不錯。這里離學校很近、環境也好,以后可能有空就過來這兒轉一轉,可以來找找靈感寫寫生?!睂τ诮M團到此采風的四川音樂學院臨空經濟區校區美術學院學生尹艷芳來說,紅碑村緊鄰學校,依山傍水、瓜果飄香,是個環境優美、適合寫生的好地方。
“接下來,我們將突出抓好人居環境、耕地保護、糧經統籌、農民增收等重點工作,推動‘最美鄉村’與‘最美美院’協調發展,形成‘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麗畫面,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典范?!绷_志軍表示,下一步,紅碑村將加快業態培育,依托緊鄰美術學院優勢,鼓勵村民發展民宿旅游、農耕體驗、美術寫生、藝術培訓、餐飲民宿等業態等,打造鄉村旅游“打卡點”,帶動農民持續增收,讓和美鄉村活起來、富起來。
實習記者 魏菲 全媒體記者 陶思懿 楊路平 黃博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
轉載要求:轉載之圖片、文件,鏈接請不要盜鏈到本站,亦不能抹去我站點水印。
下載‘今日資陽’APP 了解更多新鮮資訊